中国水库温室气体研究(2009—2019):回顾与
筑坝蓄水将显著改变陆地水系统碳循环,衍生的水库CO2、CH4等温室气体源汇变化问题近年来备受国际关注。近30年来,该领域研究已从早期的质疑、争议逐渐拓展深化,并在一定范围内取得学术共识。2009年,Nature引用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了对三峡水库温室气体源汇变化的担忧。该事件成为具有标志意义的重要起点,开启了此后10年中国在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发展期。以三峡水库为代表的中国大中型水库多具有典型的河道型特征,淹没面积少,能量密度普遍较高,但相关研究成果仍十分有限。本文报道了近10年来三峡水库CO2、CH4源汇变化监测评估结果。以2010年为参考年,在不考虑防洪、航运等其他效益的情形下,扣减蓄水前水库淹没区与自然河道的CO2、CH4释放通量后,三峡水库2010年因发电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13.2 g(CO2eq)·(kW·h)-1,低碳属性明显。2019年,在中国学者参与努力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通过并正式颁布了水淹地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精细化修编。这对客观、公正地衡量水库温室气体源汇变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未来该领域将更聚焦河流-水库系统碳氮生态水文过程与地球化学机制,也将在更宏观的视角下考察水电能源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建议我国进一步强化该领域基础研究,推进水电碳足迹评价的标准化,引导水电行业重视碳资产管理,探索减源增汇方法与途径。
文章来源:《水力发电学报》 网址: http://www.slfdxbzz.cn/qikandaodu/2020/1009/337.html